难忘峥嵘“税”月
2025-08-06 16:10:41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李颖 | 作者:胡丽莉 李进辉 | 点击量:6019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胡丽莉  李进辉)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由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已经整整38年。曾经的“税”月往事、税友姐妹们之间的情谊,每时每刻都在勾起我许多难忘而亲切的回忆。

有缘千里来相会。因姻缘,我于1987年5月正式调入吉首市税务局,被分配到吉首城区的中心税务所工作。

记得离开家乡之际,我给母亲作了交代,既然调入千里之远的吉首市去工作、生活,那么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就意味着这一生要融入湘西,从此就不能够好好地陪伴母亲及所有的亲人。

初到吉首,无论是从气候、习俗上都不习惯,特别是在饮食习惯方面,在老家吃惯了稀饭、面食、冷盘菜等,而吉首属于南方山区,一日三餐以大米饭菜为主,早餐也没有像北方那样丰盛,想吃一碗胡辣汤、一盘煎包的小店都找不着。

                      1987年5月,胡丽莉调入吉首市税务局中心税务所留影

我只身一人落户吉首工作、生活,在好多的日子里,特别想念家中的亲人,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家乡的情结很浓……

1987年的吉首街道,城里只有团结路、人民路、文艺路、武陵路四条主干道,路面不怎么宽敞,有一个人民广场(现为商业城)、峒河公园,中心街道大型的商场有民族商店、妇儿商店、南北特商场和吉首五交化百货站,街面店铺少,城区也没有开通公交车,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山城。

来到吉首工作,对当地的语言也会时常听不懂,遇到讲苗语的人,一句也听不懂,我在与人交流中尽量放慢语速,使用普通话。

记得第一天来到中心税务所报道时,走进所里看见院子不算大,所处位置在吉首大饭店旁,河对面是吉首市第一中学,所里有一栋办公楼,两栋宿舍楼,满满住着20来口人,院子里十分热闹。我来到所长高新银办公室,他将所里的基本情况向我作了介绍,对我由河南省周口市来吉首工作表示欢迎。初来乍到,面时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同事,我需要一个适应、熟悉的过程。所里考虑到我是外地新调入人员,不久就给我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

“你好,我叫胡丽莉,是由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调来的,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这是我第一个接触的同事,叫陈红,白皙的皮肤,端庄的相貌,卷曲的短发,匀称的身材,着一套税务外套,让人看上去干练中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含蓄内敛的气质赋予了她淡定与自信的美丽。

“好的,欢迎来这里工作,你先安排好,有什么要帮忙做的,你尽管讲”,陈红十分热心地说道。刚好,我与陈红在同一栋宿舍同一个单元和楼层,以至在长期的相处中,生活上相互帮助,工作上相互鼓励,成了好同事、好邻居。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先后结识了陈红、李燕、邹志玲、余君艳、欧阳兴平、康晓玲、向明慧、田丽萍等税务姐妹,在漫长的“税”月历程中,我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吉首市税务局中心税务所处于市区黄金地段,是全年税收任务最重,业务繁忙的所。刚到所里工作,分配的工作是从事税收票证管理。每次票证的领发,都要做严格的领发登记手续,为使票证填写准确、规范,每个月里,我为专管员、代征员辅导一次正确填写税收票证基本常识,大大减少了差错率,使所里的差错率由原来的27%下降到3%以下。因中心税务所管辖的个体工商户多,用票量最大,每月平均量达4000多份。为管理好原始税收票证,对每一张税票都要反复核对,每到月底,要反复核查、装订成册,不可出现任何的差错。在管理税收票证的3年多时间里,我按章办事,未出现一起差错,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州、市税务局的好评和奖励。连续三年被吉首市税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为了提高税收业务综合水平,我克服女儿刚好一岁多的困难,白天工作,晚上复习,于1990年8月考入湖南省税务干部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两年在校系统的税收知识学习,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1990年10月,根据局里的调整,丁德和担任中心税务所所长。初识丁德和,1米78的个头,大大的眼睛,随和帅气,充满朝气。

丁德和到任后,大力加强所里班子自身建设,从理论学习、作风建设、税收宣传、征管方式等方面入手,大胆地对那些与优化整体服务功能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进行了系列改革,牢牢抓住“解放思想换脑筋”这一基本点不放,让全所税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改革观念。

1991年6月,吉首市税务局中心税务所所长丁德和(中)与税务人员在关厢门大市场检查个体工商户纳税情况

在抓税收工作中,丁德和所长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把群众当成亲人,真心实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丁德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税务所处在最基层,是税收工作的主战场。在丁德和所长的带领下,仅从个体工商户税收上来看,一年一个新台阶,从1987年的征收150余万元上升到1992年的485万元,每年递增50%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心税务所全体税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1992年度,我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成绩显著,被吉首市税务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4年10月,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时刻,国家对原税务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分设为国税局、地税局,所有税务干职人员进行重新划分和组合。

机构分设后,吉首市税务局中心税务所改为吉首市国税局城北税务所,我被分配到该所发票组担任组长。

发票管理是一项严谨而又细致的工作,不能有一点粗心大意;我经手的6700多份发票管理无差错。1995年3月,按照工作安排,我由发票组调整到个体组从事税收征管。

国库如海,由涓涓滴滴汇成。当年,吉首市工体工商户大幅增加,由1993年的600多户上升到1200多户,个体税收任务相当繁重,如何完成当年的670余万元税收任务数呢?这是摆在每一名税务干部面前的头等任务。

面对繁重的税收任务,我与组里全体姐妹齐心协力,暂停双休日,下大气力检查管辖区个体税收。个体经营户成分复杂,执法难度较大,通俗讲就是“话难听、活难干”。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恪尽职守、严格执法。在管理的辖区从未出现过投诉举报。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大个体经营户进行税法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形成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在多次的税收检查催收中,不论是查漏补税,还是正常纳税,全力做到足额及时入库。截至当年12月底,仅个体征收组累计入库工商税收680.4万元,超额地完成了全年个体税收任务,受到所、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1996年是特别难忘的一年,我们城北分局个体组全是清一色的女税官,人称“娘子军”。

               1996年5月,胡丽莉(二排左二)与税务“娘子军”组人员合影

税收“三查”工作全面展开后,分给我组的税收检查任务是20万元,占分局任务的四分之一。接受任务后,全组人员深感时间短、任务重,但女税官们一致坚定信心,以十足的干劲迅速投入到“旺季征收”中去。

我作为组长,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与老模范李海娥商量,将征收任务落实到各个检查小组和个人手中,使人人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任务分配后,全组分为三个检查小组分别奔波在吉首大街小巷里,对纳税户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中,各小组一方面注重检查质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做到三同步,即边检查、边定案、边入库,集中精力查大户,同时,不放过个体小户的检查。

在“娘子军”组里,省级劳动模范李海娥年龄最大。“李姨,税收任务这么重,你的身体吃得消吗?”我担心地问,“不要紧的,能坚持得住”,李姨笑着回答。李海娥勇于挑重担,放弃了不少休息时间,与小组人员走街串巷查大户,她那忘我工作的劲头,我始终记在心里。李燕、张昌华除完成规定的税收检查,主动协助其他女税官例行检查,唐仁英克服爱人经常出差在外、家离所里远的困难,与大家一道坚守岗位,杨子瑶、莫丽芳为纳税户积极宣传税收政策,许荣凡、唐珊玉、舒孝华函授学习刚结束,立即投入到税收检查中去。

当年,“娘子军”组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主动为分局分担了10万元的税收任务,全组检查工商个体户280户,查补税款15.78万元,入库20.47万元,超额完成了税收检查任务。当年,我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得全州国税系统嘉奖。

“税”月无声,“税”月有痕。多年地从税生涯中,我与所里的税官们靠着双脚走过吉首街头滩点、集市码头、乡镇企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条件再艰难,都未曾有过放弃。

在极其不平凡的1997年里,我们所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为迎接香港回归,利用休息时间排练了文艺节目。

1997年6月30日晚上19时,吉首市总工会大礼堂,灯光璀璨、宾朋满座,舞台上方,“吉首市国税局迎接香港回归文艺演出”的字眼格外醒目。

轮到我们所里的节目时,田涛所长叮嘱大家,要精神饱满地搞好演出,发挥出水平。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一首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将这台晚会推上了高潮。

在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表演中,我扮演阿庆嫂,黄斌扮演胡传魁,杨子瑶扮演刁德一,演出获得了观众长时间的掌声。最终结果,我们所里演出的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获得一等奖,大家欢欣鼓舞,相互庆贺演出拿奖。

      1997年6月30日晚,胡丽莉(二排左四)参与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

时光转向1999年,记得7月份,正是夏日炎炎,我与石光华、陈先力、向金玉、胡志忠到吉首市木材公司检查税收,该公司木材运输证明不够完善,存在税款少缴现象,我与税官们冒着酷暑,步行到振武营二零二零工程指挥部,里面有20多个工程队,我们逐个去查木材经营户的运输证,几乎跑遍了吉首市区的每一个承建单位,查出木材共计为10000立方,共补交税款18万余元。检查任务完成后,大家相互一瞧,全乐了,个个满身的灰,头发都成了金黄色。

随着改革开放成效日趋显现,吉首城乡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税务人,同样心情激动,税收征管硬件设施、交通工具逐步告别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和小型面包车。

经济日趋繁荣,不仅税收征管交通工具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使用最多的算盘也被计算器所取代,一辆自行车、一本税票、一支笔、一个人造革公文包、一把算盘收税的经历已经成为过去。

每一次重大税收改革,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新的考验。面对税收改革,知识的快速更新,我曾感到茫然。记得当年征纳一户建材市场,我连续蹲点盘库三天,终于将建材市场经营户情况弄清楚,并为纳税户辅导最新的税收政策,耐心解答相关条款,顺利完成了当月税款申报。

个体征管历来都以繁杂琐碎而令人忙于应付,在我负责吉首香港街、商业城区个体税收征管期间,因受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税收收入形势异常严峻,征收管理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面对个体经营生意难做,情绪低落约局面,我多次到个体经营户中,做好纳税人的思想开导,帮助广大纳税户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办法,鼓励纳税人不要悲观,风雨总会过去的。

进入新千年,吉首城区变化日新月异,税收执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敞亮的办税大厅、和谐的征纳关系、先进的征管系统、暖心的纳税服务,税务工作逐步走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和便民化。

2000年以后,我克服年龄偏大,努力学习综合征管软件和相关税收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吉首市国税局组织的各项税收业务培训,熟练地掌握运用各种文书流转程序。

从税35年,经历多次税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的“利改税”到90年代的“分税制”,再到2000年的“费改税”,我与税务姐妹们见证了税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和税收征管能力的现代化。

岁月,总能将那些曾经与过往涤荡得愈发鲜亮,而正是这些曾经与过往,让我对税务工作充满着的热爱与执着。

当年处于闹市里的中心税务所,每年的税款在500万元以上,为吉首市税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虽然最终撤所并入局里,但那段难忘的税收岁月,记忆犹新,恍如昨天。

2015年2月,我正式退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钟爱的税务岗位。虽说年龄上退休了,但那一身“税务蓝”包裹的情怀却始终割舍不下,战友们平凡而伟岸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让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责编:李颖

一审:王薇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